现场解决项目问题之实例—如何核查报表数据
现场解决项目问题之实例—如何核查报表数据
随着业务和管理的发展,报表层出不穷,有财务类的、经营类的、统计类的、监管类的等等,有人笑言:“银行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做报表”,估计也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和开发人员围着用户的报表转。
又到了做报表的时刻,“看看,这数据又不对了,上个月是对的,到底怎么回事啊,我们还能不能相信这报表数据啊?快点查原因啊,耽误了报送谁的责任啊”,用户的这些话,估计在现场开发的人都听到过。用户急开发人员更急,面对这些数据不对的报表该从何下手查起呢?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报表也不例外,要在短时间内尽快查到报表不平的原因,一定要从流程着手,细节着眼,根据报表流程:源数据->抽取数据->取数规则->生成报表这几个环节一步步去查:
1.抽取过来的数据和源数据核对:首先看看抽取数据有没遗漏和错误,有的人往往会忽略这一步,认为上月数据平,抽取肯定没问题,其实是不一定的,因为有的科目可能上月没数据,所以问题没暴露。有的人在写ETL过程时,会习惯性的把余额为0的剔除,这是不可行的,因为有的科目余额为0,但是发生额不为0。
核对的时候还要注意,一定要用源数据为母本,一笔笔去核对抽取过来的数据,有次我去现场,开发人员告诉我核对过了没问题,结果我一核就发现漏了两笔,原因是他用抽取过来的数据为母本去核,那只能核错的数据,漏的没核出来。
2.取数规则的核对:当确认抽取过来的数据完全正确后,就要核对错误项的取数规则,原则是从总到分,从简单到复杂。如果有很多表不平,先从简单的由科目产生的表查起。
首先看取数的业务规则是否正确,再看语句是否匹配,有无写错和遗漏,二是看取数规则有无例外,比如:年终结转就会影响损益类科目,所以年底和平时的取数规则是不一样的,这点一定要注意,年底报表最容易不平,很多就是因为这类原因造成的。三是看当取数规则有范围时,边界值或者中间值是否符合要求。
3.报表核对:如果以上两样核对都没问题,但是报表数据依旧不平的话,就要开始核对报表。
首先核查全科目表或资产负债表,这种表是以科目为基础,取数规则简单,不平的原因很容易查出。全科目表或资产负债表平了,至少可以确认和系统的总帐数据没有问题,其他都是明细数据的问题。
核查其他报表时,要用排它法去检查问题,如果一栏数据不平时,先去除其他条件去查,如下例:
项 目 |
A |
B |
C |
D |
E |
F |
I |
|
剩余期限 |
总计 |
|||||||
次日 |
2日至7日 |
8日至30日 |
31日至90日 |
91日至1年 |
1年以上 |
|||
各项贷款 |
|
|
|
|
|
|
0.00 |
|
1) 先查总计数:不加A-F的任何判别条件,只判科目是贷款的明细数据是否准确,如果正确那就证明总的明细数据没问题,中间的分配条件出问题。如果不正确,那就是明细数据抽取有问题(这种情况很少,因为抽取明细数据都要和总帐数据判平的)。
2) 排除条件项:加上A、B、C、D、E的条件,只剩最后一条不加条件(就是把剩余的数据全放在一年以上这栏中),如果正确,问题就很明确,就是有的明细数据不符合A-F的所有条件。
3) 找出数据:加上A、B、C、D、E、F的所有条件,再加剩余项(把不符合所有条件的剩余数据找出)。
4)分析最终原因:按剩余数据找出明细帐查看出错原因。贷款剩余期限是一般是用当前日期和贷款终止日期相减,看是否终止日期有问题(日期出错或者为空)。
当掌握了检查报表的方法后,你会发现效果显著,经过一个报表周期(月报、季报、年报)后,报表的数据问题就基本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