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商业软件开发之路----关于企业培训
有种观点认为公司员工不需要大量的培训,应该指导他们自己摸索学习新技术,在自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出自学探索学习的能力,激起自发的对软件开发的兴趣。笔者觉得这种观点有点道理,具体的技术培训虽然有点拔苗助长、代替学员思考的嫌疑,但是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中国国情下。[袁永福版权所有]
从企业的角度看,毕业生尚未形成实际的生产力,但还要照常发工资,这是不小的成本,因此需要尽快的让毕业生具备实际的生产力,而具体的技术培训就是能帮助缩短这个过程。对于培养毕业生员工的探索、创新能力,大部分企业认为这不是当务之急。确实,做事有先后顺序。
从毕业生的角度看,竞争实在是激烈,只有越早形成实际生产力,才能在人才市场上处于优势,为企业所青睐。而且经过系统的培训,就能一开头养成良好的软件开发习惯,这比日后再改掉坏习惯要好。[袁永福版权所有]
不过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需要一批充满探索、创新能力的优秀员工。这种员工在中国是相对少数的,因为正轨的学校教育是以考试分数为纲的填鸭式教育,制度病入膏肓,一直以摧残学生的思想精神为己任,只有少数具有天赋的学生才能读完十多年书后还能侥幸残存不少自己的思想,还能思考还能创新,其他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已经没多少思考能力了。
笔者在一些毕业生员工的培训实践中,发现双方进行互动有些困难,即使采用某些手段也收效很勉强,事后询问,有些学生就说可能受到正规教育压抑惯了,没有和师生互动的习惯。
对此笔者引用网上流传的这么一句话:“用考试消耗他们的精力,用分数限制他们的追求,用升学压迫他们的心智,用各种被阉割的知识迷惑他们的认识,用前途莫测的就业转移他们的求索,最后再在他们头顶压上一套房子。然后,这个世界一下就安静了。”
但是企业中的培训不是以考试成绩为纲的,可以脱离正轨教育制度,因此可以完全抛弃填鸭式教育,笔者相信,采用科学的培训方式,可以在传师授道的同时,亦可启发新员工对技术对工作的激情,形成创新型生产力,对企业对员工都有莫大的好处。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培训方式,笔者也正在进行探索。[袁永福版权所有]
笔者机缘巧合,曾经历过保险公司对新员工的集中封闭培训,也旁听过安利传销的培训,觉得能有所借鉴。
卖保险是一个很艰难的职业,经常遭到客户的严词拒绝,要干下去就得有持久的激情,否则受不了。保险公司拿出两种方式让员工保持生产力,一个是物质奖励,一个是精神刺激。
保险公司对员工的物质奖励名目繁多,一套一套的,有现金,有公费旅游等等等,只要干得好,就能有一笔一笔的奖励,这种物质奖励制度放在软件公司里是不可想象的。
保险公司对员工的精神刺激也是很厉害的,每天必开早会,经理气宇轩昂的宣传公司理念,近期表现好的员工上台说说自己的销售经验,公司走道中贴满了员工业绩排名的大字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刺激员工,使得员工保持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拼命的工作,拼命的卖保险。相信有不少人对保险销售员反反复复的推销活动印象深刻,想想如果企业的员工都具有保险销售员一样的激情,那企业发展不成问题。
笔者参加过一些企业培训活动,但对保险公司新员工培训印象深刻,氛围很有激情,课堂上师生双方非常互动,他们讲师对课堂的调动能力是笔者的学习目标。
笔者还旁听过安利的课堂,课堂内容讲得很假,不过在场人员的狂热情绪确实不可思议,对自己的工作深信不疑,这种激情要是出现在企业中,企业何愁不发展啊。[袁永福版权所有]
因此对于企业培训,除了具体的职业技能教授外,还需要进行精神刺激,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激情;特别是毕业生,毕竟是年轻人,血气方刚,调动他们的激情还是比较容易的。当员工对工作充满激情,企业里啥事都好办,创新、发展都不是问题,保守主义、官僚主义也会消失。因此企业中的培训特别需要调动学员的激情。
在笔者的实践中,做了一个课程背景PPT,用于开头或中场休息时播放,背景音乐是《怒放的生命》,音量比较大;画面就是一张张极限运动的高清图片,如下面两张图片所示。
这个PPT能利用年轻人对极限运动的某种向往来激发他们的激情,笔者觉得效果还可以。[袁永福版权所有]
作者: 袁永福--C# Discoverer 发表于 2011-07-12 10:57 原文链接